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或多或少的受傷。 這本身并不可怕, 學會客觀的看待它, 并通過自己的努力療愈與轉化, 就會將創(chuàng)傷化為今生寶貴的財富。
提到心理受傷,我們就會想到戰(zhàn)爭,洪水,地震、火災及空難等等,其實心理創(chuàng)傷,情緒崩潰遠遠不只是這些強大的事件。
很多人遇到問題就想要趕緊解決,卻忽略了去尋找它的本源,治標不治本。
內(nèi)心的焦慮導致你看不清問題的核心,結果亂上加亂,人生跌入谷底。
你,才是生命中所有問題的源頭。
想要走出人生低谷,就要學會向內(nèi)看。
如果你現(xiàn)在負面情緒纏身,承受著巨大的壓力,希望能夠擺脫迷茫狀態(tài),不妨試試放下那些煩惱,先給自己的心做一次深度療愈,也許一切就都有了答案。
覺察過去的傷痕 心理調(diào)節(jié)的第一個步驟就是“自我覺察”,了解自己在成長歷程中曾發(fā)生的事,并用現(xiàn)在的眼光去檢視,回顧心理歷程很重要。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,使一個人特別憤怒或過度受傷的“情緒過激”反應,通常與小時候的原生家庭有關。 人要學習用現(xiàn)在的、較成熟的、更客觀的立場審視過去所發(fā)生的事情。 “看見”即療愈,真實的看見,是一切療愈的開始。 了解自我防衛(wèi)的三種型態(tài) 人際互動時,有三種自我防衛(wèi)的型態(tài),了解這三種型態(tài),然后就知道問題出在哪里? 第一種是“討好型” 以“討好人”來保護自己,這種人總是笑嘻嘻的,保護自己的方式就是甜言蜜語,主動上前和人握手、打招呼。 但若是一直采用同一種方式面對問題而沒有彈性時,就會出現(xiàn)狀況。每個人應該不斷成長,學習用更成熟的心態(tài)與方法去解決問題。 第二種是“攻擊型” 在人還沒有指責他之前,先兇狠的指責別人,與每個人保持距離。 用這種方法是為了隱藏自己的軟弱,不輕易被人刺傷,但其實他內(nèi)心其實很需要愛,卻用攻擊的態(tài)度拒人于千里之外。 第三種是“隔離型” 既不攻擊也不討好別人,只是把自己隱藏起來,保持遙遠距離,冷眼旁觀。 其他類型 有的人是“電腦型”,凡事用邏輯分析,過度運用理性,以隔離感情的方式保護自己,不和別人互動,也不把心事告訴別人,似乎離群索居,很難與人深交; 有的人是“小丑型”,雖然表面上嘻皮笑臉,卻從不開放自己的內(nèi)心世界,他可以把你逗得哈哈笑,可是根本不分享心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