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什么是“回籠漂”?
所謂的“回籠漂”,是指一些年輕人因為種種原因離開一線城市,但最終還是選擇回到這個城市的現(xiàn)象。這些年輕人有的是因為工作需要,有的是因為親情、友情等原因,還有的是因為生活所迫,而不得不返回這個城市。這個詞匯中的“漂”,指的是那些為了工作和生活而在城市間流浪的年輕人,而“回籠”則代表著他們的回歸。
年輕人選擇“逃離”的原因五花八門,比如工作壓力大、生活成本高、沒有歸屬感等。有的人離開北上廣,找到了平衡點和歸屬感,但并不是所有年輕人都可以“找到屬于自己的城市”。難以適應三四線城市的生活節(jié)奏和氛圍,讓他們最終選擇做“回籠漂”。對這些年輕人來說,與其迷茫、焦慮和失落,不如鼓起勇氣,再度北上或南下,到北上廣深找回熟悉的生活軌跡。相比較首次“北漂”和“滬漂”,“回籠北漂”和“回籠滬漂”,一定對北上廣深有著更深刻的理解,而他們的生活態(tài)度也更明確。
35歲的酒吧從業(yè)者悟空就是“回籠北漂”中的一員。在他的酒吧遭受疫情沖擊,最終“關門大吉”后,他離開了北京。
他本以為回到南方三線城市的老家,就可以過上輕松、規(guī)律的生活,然而工作面窄、工資低,更重要的是昔日的同學已無共同語言。
悟空表示,自己一度十分困惑,家鄉(xiāng)怎么就變得陌生了。
而決定再次北上的悟空,在朋友的幫助下,已敲定了工作方向,并即將開啟新的職場生活。
另一位90后女孩畢業(yè)后選擇留在北京工作,然而北漂幾年后,大城市的工作和生活壓力讓她開始吃不消,于是她辭職來到了重慶。
在重慶生活一年多后,女孩發(fā)現(xiàn)并沒有想象中的輕松。每個月的工資只有7000元,與北京相比少了一半不止,每月除去一兩千的房租,以及幾千的吃喝生活用品等,基本所剩無幾。最關鍵的是,工作壓力也并沒有減輕。加上小城市老套的人際關系和壓抑的辦公室氛圍,女孩思慮再三,決定重回北京。雖然北京的房租和消費會更高,但北京的工資也很高,每月除去房租和生活成本外,剩余的錢要比現(xiàn)在多得多。第二次北漂,女孩想好好攢錢湊個首付,以后回老家買房。其實像女孩這樣的年輕人還有很多。有資料顯示,有23%的人會在逃離北上廣深15個月左右時,選擇再次回歸到一線城市。這些年輕人離開一線城市后又選擇重新回來的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。
二、為什么年輕人要選擇“回籠漂”?
本以為小縣城房價低,生活成本低,自己便能衣食無憂?
大錯特錯!
當你找到月薪5000元的工作,才發(fā)現(xiàn)當?shù)亓咔У姆績r也顯得高。
平時在某寶、某會的網(wǎng)購衣服、化妝品等消費,也沒做什么減少;頓頓吃香喝辣,也是花錢的。
到月底,數(shù)數(shù)口袋的錢,還不如大城市工作剩的錢多。
這使得在大城市習慣了咖啡、奶茶、聚餐等豐富多彩生活的年輕人,很難適應生活娛樂匱乏的小城市的生活。
下班后回家,吃完父母做好的飯,自己真的與世無爭,沒有朋友相約去擼串喝酒,而老家發(fā)小已沒太多的共同語言,沒有健身、娛樂等場所消遣,只有各大操場空地的廣場舞。
老家的夜,沒有城市的霓虹,只有寂靜的黑,窒息的孤獨感不僅讓人懷念煙火氣的都市。
加上越小的地方,就越是關系社會,沒有人脈就寸步難行。
在小城市,遇到問題的第一反應不是“上網(wǎng)搜一下”,而是“我有個熟人,我去問一下”,即使是照章就能辦好的小事,也最好是找個“熟人”。